第一百五十七章:筑基-《乾坤之行》


    第(1/3)页

    一扫刚刚突破“黄龙五变”所带来的喜悦,柳义瞬那间一脸无悲无喜、心入太虚,心无旁骛地在地下洞庭府专修起了《厚土诀》静坐口诀心法。

    ……

    片刻之后,他全身毛孔逐步张开,一品破障丹在腹中渐渐融化,产生出一股股灵力,如涓涓细流循着经脉运转

    而经过乾坤石神奇聚集起来的五十倍土属性灵气也沿着他的三百六十个穴位、三万六千毛孔溢入体内。

    体内原有的灵气、丹药产生的灵气、外界进入体内的灵气,这三者慢慢地交融在一起,合为一股,不断地运转壮大,慢慢地形成一**黄色“灵潮”,哗啦啦……

    按照天脉大陆修真界的说法,在元婴期之前,一个修真者法力功力的高低与静修时的呼吸绝对有莫大关系――

    它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凡人的呼吸。普通人的呼吸无论无何静心调息,都离不开三种称之为“风相”、“喘相”和“气相”的气息出入特征。

    “风相”,是指气息身体之间出入比较急促,人可以自己听到自己的粗糙呼吸声明。

    “喘相”,是指虽然听不到呼吸声,但气息出入身体之间尚感结滞、不够通畅。

    “气相”,是气息出入虽无声音,亦无结滞之感,但出入还尚未细匀。此为凡人调整达到的最为高级的呼吸形态,经常习练,亦足以延年益寿。

    而所谓的“尚未细匀”是指:一、气息出入太大;二时短时长。

    第二层次是炼气期修真者的呼吸。到了炼气期的修真者,静坐时其呼吸的表现形式是“息相”,即是在松静、自然也就是“气相”的基础上,在心平气和、机体松驰的状态下,进行不疾不徐,柔和匀长的呼吸,使呼吸逐步达到“吸气绵绵,呼气微微”,犹如“春蚕吐丝”的境界。

    达到此地步,就是“意气相合”,能启动人体内的灵气,形成识海。此时,还有一个主要的标志是经脉里面流动的灵力气息形态为气的状态。

    第三层次是筑基期修真者的呼吸。到了筑基期的修真者,静坐时其呼吸的表现形式是“微相”,即是在“息相”的基础上,使呼吸逐步达到“心息相一,似无实有”的“胎息”境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的内呼吸,已完全不用口鼻,只用下丹田于一刻之内吐纳一二次甚至更少。此时,主要的标志为全身经脉里面流动运转的灵力气息为液的状态。

    所谓“筑基”,即是修真者的身体机能运行实现了“胎息”和灵力化液,为将来进入“天人合一”的更高层次打下基础之意。

    到了结丹期的修真者,静坐时其呼吸的表现形式是“无相”或称“止息”,即是在“微相”或“胎息”的基础上,使呼吸基本上停止下来。

    此时,神识和气息真正交汇融合,修真者始能触及到“天人合一”的门槛,可以初步与宇宙万物之灵相通,能开始借助运用一些天地的基本法则,当然只是说“基本”而已。

    他们经脉里面流动的灵力气息虽仍旧为液态,但主要的标志是身体的中心部位即下丹处结有一光团,聚之成形、散之无物。所以又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叫“灵气化光”,所谓灵光一点就是这个意思。它是一种天地阴阳灵气交融氤氲的产物,为以后的阳神打基础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