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初心如纸 是黑是白有分歧-《天行有数》


    第(2/3)页

    接下来,孟与非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人心、品性的理解。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二人的理解,完全南辕北辙,可以说是恰恰相反。

    归纳起来,就是孟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非主张,人之初,性本恶。

    在根

    源上,两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分歧。

    二人还未展开辩论,下面的学员们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有持肯定的,有持否定的。

    场中的气氛,一下被彻底点燃,由此也可看出,学宫中学习探讨气氛很浓。

    待议论一会儿之后,场中再次肃静了下来,开始听二人分解,讲解各自观点。

    孟认为,人从诞生那一刻开始,本性就是纯洁的,就如同是一张白纸一般,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但由于成长环境,周围人的影响,等等诸多因素,与其反应,发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这就好比是这张白纸,被丢进了染缸之中,沾惹了各自颜色,先天沦为后天。

    这里的染缸,就是滚滚红尘,沾惹的过程,就是道心蒙尘,不再鲜明如镜。

    而修行之道,就是实现逆转,将被沾惹的各色染料一一消除,后天重返先天。

    从先天到后天,再从后天到先天,如此认识真我,明确道心。

    孟深入简出,阐述之后,众人闻之,不由恍然大悟,当即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这时,轮到非发言,他也用孟的比喻,将人也比喻成了一张纸。

    但这张纸,并不是白的,而是黑的,生来如此,并没有经过染缸调色。

    本质上来说,人人生来就是恶魔,恰恰是因为有周边人与环境的引导,才慢慢变白。

    但这样还不够,影响有限,是以成为了五彩斑斓的模样。

    这不是先天变后天,恰恰是后天变先天,只不过这种变化是一种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而修行,可以说是修智慧,也可以说是修心,本为后天,修成先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中,一步步否定先前的自我,塑造现在的自我,再否定现在的自我,塑造未来的自我。

    总之,就是不断在否定中前进,让自己不断接近先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