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惊现包拯-《三国之争锋乱世》
第(2/3)页
蔡东藩:“狄青、包拯两人,垂誉至今,称颂不衰。而包龙图三字,盛名尤出狄上。即妇人孺子,无不知有包龙图者。
甚且谓狄之荣显,多由包拯之力,是则子虚乌有之谈,固难取信耳。
尝考狄之立功,莫大于夺昆仑关,包之成名,莫要于知开封府,著书人不敢溢美,亦不敢没善,就两人功名,择要演述,已足存其实迹;
而当时朝政之得失,亦销纳其间,以视俗之附会荒唐,不值一噱者,固不啻霄壤之别也。此书一出,可以扫尽巵言。”
说起包拯,又不得不提起一人,那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违背君主的旨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他为“唐室砥柱”。
当然了,狄仁杰之所以和包拯搅到一块儿,是因为狄仁杰也和办案弄在了一起。
要是狄仁杰也出来,并且也来了武国的话,这一网捞的大鱼就多了。
“琰儿,不知有没有一个叫做狄仁杰的人?”王旭问道。
“狄仁杰?没有这个人,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不知夫君为何提起这个人?”蔡琰反问道。
“没,没什么!”王旭有些失望,但是鱼肉和熊掌不可二者兼得,这个道理王旭还是知道的。
最重要的是,这一网他已经捞到了很多条大鱼了。
不过说起包拯,王旭不禁又想起了一人,那就是岳飞。
如果包拯和岳飞生于一个时代,不知道历史会怎么样!
很可惜,包拯比岳飞早生了百年。
“对了琰儿,怎么没看到小土豆?”
蔡琰闻言微微一笑道:“还不是夫君给惯的,他天天都和大洋芋他们在一起,这会儿也不知道跑去哪座山玩了。”
王旭闻言点了点头,他始终觉得“野生”的孩子要好些。
况且别看小土豆只有七岁,可是实打实的后天初期,而且有大洋芋在,根本无需担心。
大洋芋完美的继承了罗士信的天赋,小小年纪,肉身修为已经高达先天,内气也到了后天大圆满。
再加上暗中有人保护,出不了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