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柳婶子,这船货我们出1两银子!”王志豪爽的说。 “多少?!”不等柳十娘反应,村长惊的声音都变调了,其他村民都停下手里动作,围了过来。 柳十娘这船货是他们中最少的,大货也最少,一船没几条值钱的大鱼,全是虾怪、沙粪、蒲鱼等杂物,唯有那条东星斑还值点钱,就这些给一两银子? 有好心的村民上前劝说王志:“志丫头,你可别犯傻啊,虽然你是食为天的小东家,但是这收海货是大事,你不得先跟穆大东家说一声啊。” 老实巴交的渔民也没有坏心思,又一村民有话直说道:“志丫头,俺们知道你是好心,想让乡亲们多赚钱,但你这样,让穆大东家知道了,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村长也点头认同道:“志丫头,如果你信得过村长叔,叔给你估价,这船货就这家伙还值点钱。”村长指了一下养在木桶里的东星斑,“叔自私一回,占你们食为天一回便宜,按照市场最高价叫,这条鱼大概有五斤,差点就差点吧,按整五斤算,一斤6文,一共30文,其他鱼大的大概20斤,一斤3文,大概60文,剩下的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三斤一文,你给60文,一共给150文。” 村长这个估计很合理,大宋朝大海面积广阔,陆地少,加上人们不会做海货,所以肉贵海货很便宜,一斤五花肉12文,纯肥肉15文,瘦肉只要10文。 “150文不少了,过去两天能有这收入就不错了!”村民高兴的说。 过去,除了大鱼其他的其实都卖不上钱,现在什么都能卖钱,可太好了! 王志看着村民黧黑朴实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不知怎么的,眼里酸酸的。 按照村长这种算法,一船一天150文,一年出海大概8个月,一年是3.6两的收入,一家三条船左右,一年是10.8两收入,这也太少了吧!当然,柳十娘的货少一些,就算多也就15两收入呗,难怪她家过去干了好几年才攒了一条船。 王志摆摆手说:“村长叔,您不用担心,这事我有成算,我能做主,我拍板了,柳婶家的货是一两银子。”王志又转头对孙宁和孙安说:“你们负责登记,让柳婶按上手印,下午领银子。” 孙宁哥俩立刻放好桌子,开始登记。 “柳婶子,你到孙宁他们那去吧,其他村民也一样,凡是我估价完了的,没有问题的,就过去登记按手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