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后记(下)-《玄幻必须死》


    第(1/3)页

    第581章  后记(下)

    “饼干!!”

    炎历35年,夏天。

    已经长成少年的苏炳在好友的呼喊中飞速下楼,他们这一批当初曙光城养育中心长大的孩子,相比于别的少年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

    十六岁的少年,正是爱玩的年龄,他们却将空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社会调查和公益事业当中。

    苏炳选的方向是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谓之三农,人类是离不开乡村的,哪怕文明觉悟,拥有能够夺天地之造化的城市,乡村也依旧会是社会的主体。

    因为人秉天地而生,如何能舍弃地呢。

    在旧时代,华夏全面推进城市化,但曾经数次的经济危机,都是农村挽救了国家,让危机得以软着陆,而且农村曾经百业兴旺。

    之后,随着农民走进城市。城市繁荣了,农村却开始空心化了。

    但凡有点良心,当然选觉悟。

    首先要学会使用网络,哦,对了,我应该先激活自己的网络权限,召唤一个导游精灵来着。

    他们村子这些年发展特别好,大夫已经在村子里定居了,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孩子正在村小学里面读书。

    看着这样的少年们,总觉得文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对着空气说道,嗯,手册上是这么写的,应该没问题吧……

    山清了,水秀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你对低级理解有误。”

    超过35%的人口已经在65岁以上了,哪怕这些年在修行和养生上有大力推动,但这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临时抱佛脚自然成果有限。

    神王死了。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也为了振兴乡村,靖汉最终还是决定将养老产业放在乡村。

    似乎一切都在变好……

    “当哪一天,我们的孩子走山里走出去,去到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是首都也好,是曙光城也罢,他们不再有任何拘谨,落落大方,眼里只有纯粹的好奇的时候。”

    古之名医,多有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能。

    大夫眼中满是憧憬,呢喃的念道:“真希望能够看到那么一天啊……”

    如何发展?

    遇到有问题的,便会上去问切一番,需要防治便开两副药,总不能等病真的成型了再来治疗。

    “有的,或许是我搞错了吧,那么,欢迎您来到首都。”

    在高二的暑假。

    所幸。

    能够把教育稳住,年轻人的心就安定了一半了。

    在村子里,叶朴年的威望很高。

    “系统也会出错?”

    乡村要繁荣,那必须是百业繁荣,不能光让人回去种地,种一年地才几个收成,亦或者说,能种地就不错了……

    他们一辈子的经验与知识,就是孩童最好的老师,调整各乡村的养老人口的素质成分,便可以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的问题,孩子们在乡村受到的教育甚至会比城市要更好一些。

    就算愿意,也没用。

    而不是进医院先大几百做检查……

    无痛无病活到寿终,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报。

    大明的长生革命是以一场修仙盛宴为开端,其实从最开始就有些偏了。

    可怎么振兴乡村,却是个问题,仅仅靠退休的老人可不够,哪怕乡村基础设施建的再好,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其实也不愿意去乡村养老的。

    叶朴年不仅仅是村长,还是村子那所小学的校长。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医学不行,唯有振兴中医才可以,山医命相卜,本就同出一脉,都是“玄学”,得益于修仙的人群众多,这十年来中医发展迅速,已经有条件每个乡村陪一名大夫,每个县能有一名妙手了。

    “嗯……系统没有我的出行记录么?”

    苏炳跟几个朋友和同学,就参与了农村调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