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辑校寺-《纵兵夺鼎》
第(2/3)页
这件事在邺城闹得很大,但除了平民百姓和那些赋闲的乡野之人,百官臣僚没谁敢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燕北的辑校寺,募足了员额,行走在光天化日之下。
孙轻穿着一身辑校寺玄赤相间绣玄水纹的辑校中郎将甲胄坐在大司马府中正堂,见燕北走来连忙起身拱手道:“主公。”
辑校中郎将为先前燕北奏请皇帝升钟繇为光禄勋时的第一个奏言辑校寺的主官,主侦查刺探,有上察宫庙下摄众司之职,掌员额八百辑校郎。虽为中郎将,却非光禄勋所领,直属于中朝,向皇帝及燕北……其实就是独立于传统监察机构之外向燕北负责的密探。
只不过在燕北上奏的请求中,主要职责是监察贪污。不过实际在孙轻手中却并非监察贪污那么简单,是燕北为防备像董卓那样被朝廷官吏害死的手段。
“坐,辑校寺的事,办的如何?”
“外城的辑校寺已经建好,员额三百也已经募齐,都是择选军中聪慧、机灵的军卒。目下邺城中有一百辑校郎,余者则分派向幽、并二州,主监察州治及各个郡治。”孙轻说着便将书简奉给燕北,接着才说道:“辑校郎官秩三百石,另外每人养隐郎两人,各百石俸禄,藏于市集、官宦或豪右之家,刺探消息。”
辑校寺与沮授最早在辽东刺探消息的那些信使职责几乎相同,只不过当年仅仅监察一个公孙度,现在却要监察三州,尤其是邺城,职权上大了许多。
“嗯,做的不错。过几日你去一趟辽东,从过去的老卒遗孤里挑几个年轻聪慧的忠心之人充做爪牙,辑校之事不可假于旁人之手,各处传递至寺中消息不得走漏,亦不得交与一人,分散于十数人,至你这里才能总到一处。”燕北自然知晓辑校寺权力膨胀后有多么可怕,所以一切权力都在他的口中,“惩处欺压百姓的恶霸、徇私枉法的官吏你可以自决,若涉及朝廷官吏或军中重臣,由郭奉孝报给燕某……水不可至清,亦不能太浑。”
“诺!”
孙轻和燕北都知道这个官职是为了什么,而他也打算大干一场,应诺后拱手道:“将军放心,邺都之内不会有任何人敢对将军不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