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日式风格-《做旧师》


    第(2/3)页

    上书:明 朱耷 山水花鸟书法册

    这个外包装我仔细看了一眼就看到了破绽。

    这黄花梨的木匣其实是件老物件了,不敢说多久,大几十年应该是有了 。

    而且从做工,外形等看,属于典型的日式装裱。

    对书画装裱稍有了解的应该知道,日式装裱其实源于我国。

    但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各自发展,相互之间就出现了差异和不同了。

    这装古董的外包装也属于广义上的装裱。

    我国喜欢用锦盒,日本喜欢用全实木的盒子,不包覆任何布料。

    而且在木盒的做工和形制上也有明显区别,这里不多说。

    总之,眼前这木匣属于典型的日式风格,属于妥妥的日本老物件。

    但是呢,违和的是,木匣上的签条并不是日本人写的。

    估计有人奇怪,这也能看到出来?

    看得出来。

    除非是日本的大书法家,临摹中国汉字多年,所以很难看出他的字是不是日本人写的。

    而眼前这签条上的字,小行楷,中规中矩,谈不上书法家的字,是一般稍懂书法的人写上去的。

    而一般日本人写的汉字,若不是专业书法家,定然会留下日式特点。

    什么是日式特点呢?

    就是日本人写字都是片假名,而这片假名说白了就是汉字的偏旁部首。

    所以呢,日本人就没有写完整字的习惯,因此,他们在正经写汉字的时候,会留下很明显的片假名感,就是给人的感觉一个字是有几个片假名凑成的一样。

    这就是所谓片假名感,日式特点。

    当然了,这是相对于我们中国人写字对比来看。

    如果单独看,字还是那字,甚至有的日本人写的也不丑。

    但是,在我眼里,一切都会原形毕露。

    毕竟,日本也是中华古董的一大重要制假地,我打小就得学习。

    话说回来,眼前那这包装木匣是日本的,但是上面的签条却是国人写的。

    那就说明问题了,大概率这木匣里的册子并不是在日本呆了很多年的东西。

    只是国人在日本买了个木匣冒充而已。

    我是轻轻打开木匣,里面包着一块褐色的丝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