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大唐第一次高考雏形-《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3)页

    可以各自挑选擅长的来做,而每张试卷的得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而像是政治和语文里面有许多题目都已经跟管理地方,施政理念等等都相关了。

    同样,语文的试卷里面,有部分题目是要求他们用类似于文言文等简练的文章来简答。

    但同样有些题目则是需要他们用白话文等方式来说明简答。

    不过简答的方法李恪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隐藏在题目当中,看看是否有考生能够反映过来这一些。

    虽然李恪一直都要求大家进行白话文之类的作答,但他并没有摒弃文言文,有一些文化传承也可以流传下来。

    现在虽然缺少人才,但未来就不缺少人才了,愿意学习这些的就让他们去学习。

    这些都是文明,文化的传承标志。

    而这一次参与考试的考生李恪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因为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彻底的传递回来,但在大唐几乎设立所有中级学校的地方都有考点。

    理论上所有读到了中学的考生都要参加,当然估计到时候还会有临时报名的,因为即便是学校设立了,现在可不像是后世有学籍学位之类的一说。

    很多人肯定是不会去学校里面上学的,这部分人肯定也是会参加考试的,李恪允许他们临时在附近的中学里面报名。

    所以具体考生的数字要到考试结束之后才能够一起传递回长安城。

    六月十一日,是六月中旬的第一天开始,整个大唐瞩目的第一次全新的考试正式开始。

    位于各地的考生都排着整齐的队列进入了考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编号以及准考证。

    拿着这些东西进入考场之后,自然是有士兵带着他们前往自己考试的位置。

    而在考场外面,同样有无数前来送自己孩子进去考试的家长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属于家境环境不错的,不敢说门阀世家家族之类的,但最起码收入已经算是大唐的中层阶级。

    而一些底层的百姓也有考生前来考试的,但这些家长就没有时间来送他们了,而是由一些考生结伴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