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人多口杂,钱进没多说什么,先跟着大队干部们去了大队部。 钱进把此次下乡的任务说了出来,也把督查小组的两位同志介绍出来。 听说他们想知道秋收的具体情况,陈永康犯了难:“领导,秋收开始了一截子,远远没结束,你要我说个大概我能说,你要数据的话,现在统计不出来。” 钱进说道:“先去地里看看情况,好不好?让首都来的同志们心里有数。” “那行啊。”陈永康招呼他们喝茶,“待会咱就去看看。” 钱进摆手:“明确了目标,直接办事吧,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我们下乡就两三天的功夫,但是要走至少十个公社、二十个大队、四十个生产队!” 时间紧急,任务很重。 这样陈永康只能以大局为重。 他直接拉着钱进等人走到一片长势格外喜人的玉米地旁,说:“这片地是兴旺家的,估计明天要收苞米,他家今年行啊,这一亩地收七百斤玉米没问题。” 说着他掰下一根饱满的玉米棒子,三下五除二剥开几层青皮,露出里面排列整齐、颗颗饱满的玉米粒。 “钱总指挥,你瞅瞅、你摸摸!”陈兴旺的父亲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看到领导们来到自家地头,激动的声音带着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棒子硬实啊,老天爷开眼啊,这玉米灌浆还是挺足的……” “老天爷开眼?老天爷真开眼了,那还能有大旱?”陈兴旺走出来嚷嚷说。 “要我说是钱总指挥开眼,第一时间给咱大队打了水井,这玉米灌浆足,全靠咱们打的那些井,全靠咱家浇的水!” “国际歌里都唱过了,根本没有什么神仙也没有救世主……” 钱进点头:“是,哈哈,呃,也不是,我不是说多亏我——算了,咱还是继续说这个玉米的产量吧。” “俺大队产量没问题,比预想的强多了,好的亩产能有六七百,差的也有三四百,平均来说,我看五百斤打不住!熬过这个灾年,没问题了!”赶来的陈永水说道。 督察组成员拿出笔记本开始写起来。 陈兴旺进入地里连续掰了几个玉米扔出来。 钱进捡起来试了试,沉甸甸的。 他剥开已经半干枯的玉米皮,里面的玉米粒都很结实。 正如陈永水说的那样,他们大队熬过这个灾难不成问题了。 钱进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说:“好,太好了,陈大队、各位同志,今年这收成,来之不易啊,咱们能熬过去就行,咱们积蓄力量等明年。” “是啊,今年太不容易了!”干部们都感慨万千。 “要不是指挥部组织打井送水,要不是大家伙儿没日没夜地保苗补种,哪能有今天这场面?” “就是,钱总指挥,你是不知道,看着这满地的金黄,乡亲们心里那个踏实啊……” 钱进听着大家都是一口一个总指挥,实在没办法了:“你们为啥都叫我总指挥啊?其实我是个副指挥,另外刚才那位叫召盘的同志说的对,我啊,准确的说是个主任!” 陈永水眨眨眼,说:“兴旺铁柱他们回来说在城里碰到你了,你还请他们跟不良喜气做斗争,请他们吃了早饭。” “然后他们说,你在城里地位高,人家都叫总指挥……” 钱进恍然大悟:“他们是记错了,人家叫我钱总队,前总队长,不是钱总指挥啊!” “反正都是个总。”陈永康他们满不在乎,还是坚持己见。 然后他又张罗大队杀猪准备款待他们: “今天中午别走,咱好好喝点……” 钱进一看,立马摆手:“再见吧,同志们,我们还得在你们公社另找两个大队看看呢。” 社员们围着他们不让走。 钱进好说歹说都不行。 又其实陈兴旺这些在城里受过他恩惠的青年,一人抓一个,他们全给拽住了。 还好后面公社的干部得到大队的通知赶来了,钱进让他们来拦住热忱的社员,总算跑了出来。 公社干部跟着上了越野车,钱进要了一个公社受灾最严重的大队又去看了看。 这个大队的玉米长势明显不如小陈庄,他们玉米收的早,玉米地里只剩下等待收割的玉米杆,玉米棒子全收回家去了。 大队干部做了报告,今年他们大队玉米长势差劲,好的亩产才刚达到五百斤,差点的地里亩产竟然只有一百多斤! 干部们挺愁:“哎呀,不好办,就这些粮食,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有个交公粮问题呢。” 一个督察组工作人员安慰他们说:“放心吧,咱这是以工农为主体的国家,国家不会像旧社会一样逼死你们的。” “今年农业税减免问题势在必行,你们放心,有活路的。” 钱进也安慰他们:“国家的气象总局说了,明年大差不差是个丰收年,风调雨顺嘛,咱们明年好好干,争取把今年差的,全给补上!” 另外他也从督察组的口里知道国家派他们下来做调研的用意了。 估计是给农业税减免寻求数据支持呢。 那后面不能看丰收地界了。 去找受灾严重的生产队! 他让大队干部带着去地里转转,想让督察组看看大队农田的窘迫之境。 结果他们在地里转着,听到一阵喧闹和笑声。 一群半大的孩子和几个小不点,正拿着自制的网兜、罐头瓶,在收完的玉米地里欢快地奔跑着。 他们在抓蚂蚱。 秋后的蚂蚱,正是最肥美的时候,都带着籽。 钱进看他们赤着脚就在地里跑,虽然玉米杆还没有收割,地里没多少锋利的庄稼茬,可毕竟是危险。 他看的心疼,让孩子们跑到地垄上,各给分了几块水果硬糖: “别在地里转了,小心扎着脚。” 孩童们得到硬糖块后高兴的手舞足蹈,他们很讲究,上来问钱进吃没吃过烧蚂蚱。 钱进摇摇头。 这个是真没吃过。 领头的小孩哥便仗义的拍胸脯:“领导你请俺哥们吃糖,俺哥们请你吃烧蚂蚱,可好吃了。” 他让人在地头拢起一小堆干枯的玉米叶和干秸秆,划根火柴点燃。 火苗跳跃起来,发出噼啪的声响。 钱进说道:“这挺危险啊,一阵风吹过来给吹进地里去,那不引起火灾了?” “哪有风?都被玉米地给挡死了。”少年们压根不在乎。 钱进笑了笑不再多话。 这年头农村的小孩,都是在地里乱来长大的。 几个手脚麻利的少年,把用草茎串成一串串的肥硕蚂蚱直接丢进了火堆里。 不一会儿,一股带着焦香的香味弥漫开来。 碧绿的草茎很快被烧焦,但蚂蚱熟的也很快,它们被烤得焦黄酥脆,翅膀和腿都蜷缩了起来。 这时候小孩哥们用树枝把火堆给抽打扑灭,从里面找出来烤好的蚂蚱,吹掉灰,一把把的分给他们。 钱进接了一把吃了一个。 这时候的蚂蚱确实好吃,肚子里有籽,喷香。 他的秘书韦小波看他吃便跟着吃,其他的领导们都是一脸讪笑。 钱进劝说道:“这是好东西,高蛋白,我跟你们说,放在外国可贵了,你们知道美帝国有农场这个东西吧?有些农场人家专门养蚂蚱呢!” 韦小波也吃的津津有味:“可惜差点盐,要是再撒点盐,我寻思这味道肯定就更好了。” 他掐掉头,揪掉翅膀,塞进嘴里嚼得嘎嘣响,一脸享受:“香、真香啊!” 督察组两个人看着手里这些烤得黑乎乎、张牙舞爪的虫子,很犹豫。 两个人面面相觑,最后看看周围乡亲们淳朴的眼神,看看钱进和韦小波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心一横,学着韦小波的样子把蚂蚱处理了一下,也丢进嘴里吃了起来。 钱进挺纳闷:“你们以前没抓过蚂蚱烤着吃吗?” 一个组员老老实实的说:“抓过蚂蚱,但都是做标本,没烤着吃过——别说,还真挺香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