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魏得胜来了兴趣,问道:“咱们厂里的白洛克鸡,吃的都是玉米麦麸米糠豆饼混合料,那你这些饲料是什么配方?” 钱烈说:“加了一些饲料边角料,比如榨油作坊扫来的豆粕、粮站脱壳的下脚料米糠、渔民码头刮来的小鱼虾粉之类。” “其中鱼虾粉富含赖氨酸和矿物质,米糠中富含维生素,然后蛋氨酸不好解决,我让我爱人从市场买了一批鸡蛋送过来,我把蛋清加到了饲料里……” 说到这里抬头闭上嘴。 因为魏得胜在冲他怒目而视: “你脑瓜子里怎么想的,给鸡吃鸡蛋清?先不说这个行不行,你这也太浪费了,须知这个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行为。” “我没办法,场长,我听我弟弟说,国外现在有精炼提取的各种氨基酸添加剂,可国内还没有。”钱烈进行了解释。 “所以我希望先做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证明我的配比饲料比传统养殖饲料更好用,那我们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这些精炼氨基酸添加剂。” “一旦咱们场里的鸡长的又快又健康,到时候就证明我研究出来的配比饲料是管用的,我希望可以推广到各养殖场去,为国家为人民,多多养殖肉食鸡!” 魏得胜迅速明白了他的目的。 如果他们红星场真能研制出一款高效有用的家禽养殖饲料,那可就太好了。 不说别的,到时候他在学习班那些老同学里肯定是威风八面。 让你们嘲笑我考倒数第一! 你们考前三又有什么用? 你们场里养的鸡比我们场里长得快、存活率高吗? 如果没有,那你们就得向我学习。 因为领导人同志都说过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满身的疲惫被野望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样他挥手说道:“好,你先去把你配比的饲料给我拿过来看看。” 钱烈从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 里面是饲料黄褐色底料,然后混杂着深红的豆粕、暗褐的鱼粉和蛋清,然后组成了一种半粘稠半凝固物,气味有些古怪。 魏得胜看了一眼,露出地铁老人看手机脸。 要不是他信任钱烈,要不是钱烈说他养的试验鸡一只没死,那么他看到这些东西压根不会想到饲料,只会想到有人给他的鸡投毒! 反正事到如今,试验已经在他去参加学习班的半个月里结束了。 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遛遛了。 这样他亲自去把手下人给喊了出来,一手掐腰一手挥舞:“同志们,关闭大门,拿出秤来,咱们准备给鸡称重。” 没人问他为什么突然要称鸡。 显然,他们已经知道钱烈在做试验的这件事了。 钱烈将他私下里养出来的一批鸡全带进了一座仓库。 鸡笼子里的白羽鸡精神焕发,不管是蹲着是站着,鸡冠子鲜红,眼睛黑亮如豆,一看就知道状态很好。 两张破旧课桌并排摆放,秤已经上桌。 普通饲料组里的鸡先行称完体重,然后用不同颜色毛线系在腿上标记。 为了数据具有客观性,尽量减少偶然性,于是普通饲料组里选出了五十只鸡进行称重再平均算体重。 这些鸡养的也不错,挤挤挨挨,叽叽喳喳。 轮到给试验组称重了。 钱烈站在右边桌前,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双手因为紧张而有些微颤。 还是有压力的。 这些日子里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忙活,是不是白忙活甚至是不是背着领导瞎忙活,一切如今就有定数了。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桌上一字排开的鸡笼子,里面的鸡骨架轮廓似乎更大一圈,眼神也更警醒有力。 但他并不用主观去进行判断,努力压下心中那点模糊的期望,而是坚定的看向秤! “第一只!” 饲养员小张动作利落地从专门笼格里拎出一只腿上系着红线的鸡。 魏得胜亲自来称重。 钱烈小心翼翼地将鸡放在秤盘上。 “八百嗯,八百三十五克!”小张迅速报数。 这个重量对于白洛克鸡来说不算什么,这种肉蛋两用鸡能长得很大,成年鸡可以长到四公斤。 旁边立刻有人在一张油印的表格上飞快记录:“B组1号:835g” “第二只!” “八百五十八克!” “B组2号:858g” …… 至此结果已经初步分晓了。 普通饲料组的鸡,平均体重还不到600克。 放到这些小鸡身上,这体重差距已经很大了。 每称一只,那报出的数字便引来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第一百只!” “八百零六克!” 计数员立马在油印格子纸上写下:F组20号,806克。 最后一个数字报出,全场死寂! 只有外面的春雨沙沙地敲打着油毡顶棚! 当然也少不了一只只白羽鸡咯咯的叫声。 其中桌上最后称重的那只白羽肉鸡在秤盘上神气活现地抖了抖翅膀,发出的“咯咯”声格外响亮。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师傅赵德贵再也按捺不住,他凑到那张填满了数字的油印表格前,老花眼几乎贴在了纸上: “普通组:总重……两万九千六百四十克……均重是592.8克……” “实验组B:总重是一万六千六百八十克,均重是834克!” “实验组C……” “实验组D……” 五个实验组,平均体重最大的是实验组E,达到了851.4克。 平均体重最小的是则是实验组F,只有810克。 但即使是F组的平均体重也比普通饲料组的鸡重了超过自重的三分之一! “怎么可能啊……”赵德贵喃喃自语,猛地又急忙问,“料呢?!料吃了多少?!差距有多大?” 魏得胜也最关心这个问题,顿时看向了钱烈。 钱烈赶紧递上那本记满了蝇头小楷的册子。 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加减乘除和日期标记。 最终结果一栏清晰无比: 普通料组:平均耗料是1.5公斤。 这个数字没问题。 养殖场在这方面是有数的,三斤料一斤肉。 实验组的平均耗料则是1.1公斤! 也就是说不用看五个组内部差异了,整体来说就是实验组每只鸡少吃了差不多一斤的饲料,却多长了对照组本体三分之一的体重! “日他个仙人板板……这、这,钱哥是怎么弄的?他养的鸡怎么省料又长肉啊?”一个来自四川的饲养员小伙子喃喃念叨着。 “啪嗒!”魏得胜手里紧紧攥着的铅笔被掰断了。 这些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如同滚烫的烙印,狠狠烫在他的心上。 春雨的声音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清晰,沙沙沙…… 像是在冲刷一个旧的世界。 他凝视钱烈,看着这张平静的脸。 然后伸出他那只厚实得像熊掌一样的手,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份量,拍在了钱烈瘦削的肩膀上: “钱烈,你是场里的兽医和技术员,现在我要给你再加点担子,我马上就像上级单位申请,提拔你为咱们红星场的主管员,并且以后洛克鸡养殖区的由你负责。” “具体怎么养、怎么喂,你来做主,我要看到这批鸡出笼的时候,要比兄弟单位的重量更足,或者比他们用更短的时间去出笼,你有信心吗?” 钱烈立马点头:“我有信心!” 魏得胜大喝一声:“好!” “从明天起,厂技术室空着的东头那间小屋归你!你就是红星第一机械化养鸡场的技术主管,正股级待遇,主抓全厂鸡群健康和新饲料研发试验!” “咱场里人都得听你调动,包括我在内,都听你的,谁敢不配合,让他滚他娘的回老家抱孩子去!” “都听明白了吗?” 一行人打了个哆嗦,在洛克鸡的‘咯咯’声中吆喝:“听明白了!” 魏得胜推开门去。 锅炉房的一缕煤烟正好飘起来,然后缓慢而坚定地盘旋在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空中。 他估摸着这个春天,应该会很有意思。 第(3/3)页